资讯中心
2025CLE中国授权展

2025上半年户外运动品牌业绩解读:品牌的分化与突围

2025年09月16日 14:50  来源:华衣网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户外运动市场在消费复苏与细分赛道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显著的品牌分化格局。安踏、比音勒芬、探路者、三夫户外等头部企业通过财报数据,折射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的深层逻辑。

一、头部品牌财报:增长分化背后的战略密码

安踏集团2025年上半年以384.4亿元的总营收稳居行业榜首,其中安踏品牌收入169.5亿元(+5.4%),FILA品牌141.8亿元(+8.6%),而包括可隆、迪桑特在内的其他品牌增速高达61.1%,贡献74.1亿元收入。这一表现归因于“多品牌协同效应”——例如迪桑特凭借高端滑雪垂类产品,在细分市场形成壁垒,而可隆的轻户外定位则吸引了都市休闲消费者。

比音勒芬则以小而美的姿态2025年上半年实现21.0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8.63%;归母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下降13.56%;其26.27%的营业利润率远超行业均值。这一数据印证了其“高端化+会员粘性”策略的成功——通过高尔夫等场景化设计和高净值客群服务,构建了抗周期的品牌护城河。

探路者则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3亿元,同比下滑7.82%;归母净利润2009.41万元,同比骤降76.5%,创下四年来中报利润首次负增长。尽管利润缩水,探路者的财务韧性仍不容忽视。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达8.27亿元,较上年同期4.38亿元近乎翻倍。

三夫户外虽规模较小,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同比增长15.10%;归母净利润为1681.93万元,同比增长105.7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35.64万元,同比增长323.29%。但105.75%的净利润增速堪称黑马。其代理的X-BIONIC等专业功能品牌,填补了国内高性能户外装备的空白,用技术溢价打开利润空间。

二、利润结构的密码:非经常性损益与核心韧性

安踏归母净利润的14.5%实际增长(剔除亚玛芬体育上市权益摊薄影响),揭示出集团"多品牌发动机"的协同价值:主品牌5.4%的稳健增长与FILA品牌8.6%的高端化突破,形成了攻防体系。比音勒芬的利润结构更显"精耕细作"特质,其26.27%的营业利润率与安踏(26.3%)几乎持平,但前者在高端高尔夫细分市场的溢价能力,使其用不足安踏1/15的营收规模,实现了可比拟的利润质量。

探路者的利润塌陷则暴露出转型阵痛:2009万元净利润中,非主业收益占比显著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可能已跌破危险阈值。

三、战略分野:从矩阵扩张到垂直深耕

安踏的555.8亿元现金储备,为其"并购+孵化"双轮驱动提供充足弹药。FILA品牌141.8亿元收入已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这种多品牌梯次布局策略,有效覆盖从大众到轻奢的价格带。

比音勒芬选择高精度打击路径:在高端运动户外领域,其8.63%的增速看似温和,但18.38%的净资产收益率显示,品牌每投入1元资本可产生0.18元净利,这种效率,使其在细分市场建立起堪比奢侈品的护城河。

探路者的困境则凸显"战略模糊"代价:营收连续下滑背景下,其研发投入与渠道变革力度未见突破性动作。相较之下,三夫户外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行业渠道反馈显示其正通过露营装备定制化寻求差异化突破。

四、行业趋势:从泛户外到精准细分

科尔尼咨询与天猫的报告指出,骑行、垂钓等小众运动正以年均30%以上增速扩容。这一变化直接反映在品牌策略上:安踏将可隆重新定位为“山系生活品牌”,弱化硬核探险标签;而比音勒芬则深耕高尔夫服饰,甚至开发出带紫外线防护指数的面料。

供应链效率提升成为另一关键变量。安踏通过数字化库存管理系统,将滞销品比例降至5%以下。三夫户外则采用“轻资产”模式,通过代理国际品牌降低研发风险。

五、未来推演:三条进化路径的猜想

从现有数据看,2025年下半年可能出现三大趋势:安踏或利用现金储备开启新一轮国际并购,将亚玛芬整合效应最大化;比音勒芬有望通过会员制深化高端客群黏性,将ROE提升至20%+的奢侈品水准;探路者则需要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改革,不排除出现战略投资者介入的可能。

CLE云贸主题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