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5CLE中国授权展

浮粒空镜:议题引领学术交响,共绘时尚未来新图景

2025年11月03日 10:54  来源:主办方提供

2025年10月23日上午9时,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21号楼,第三届国际时尚生态学术会议"浮粒空镜"正式启幕。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时尚设计学院院长韩绪首先发表开幕致辞。"我们正站在时尚范式转变的临界点,"韩绪在致辞中表示,"'浮粒空镜'不仅是一个会议主题,更是对创作本质的哲学叩问。"他以"浮粒"喻指个体创作者在时代洪流中的探索,以"空镜"象征让创作得以显影的宏大场域,为会议奠定了存在论层面的思考基调。

开幕式由时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昭主持。李昭在主持中表示,本次会议将继续秉持开放、协作的理念,为全球时尚领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曼彻斯特时尚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以及国内多所顶尖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时尚艺术机构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

议题脉络的精心设计

会议首日,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本次论坛的总策划人凌雅丽主持的《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关系》议题率先展开深度探讨。教育部"长江学者"崔荣荣教授指出:"东方特质不是符号的堆砌,而是美学精神的当代转化。"东华大学孙捷院长则从技术哲学角度补充:"真正的东方性体现在材料与工艺的当代创新中。"

国际视野的深度融合

会议中的《东西方工艺技术对话》议题汇聚了阿尔托大学Ervin Latimer与伦敦时装学院Mikha Mekler的深度交流。Latimer提出"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的主体性"的观点,Mikha则从生产实践角度强调可持续技术需要与文化语境相结合。

随后的《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议题在郎青副院长主持下,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健华从文物研究角度阐释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古人的宇宙观,而苗族剪纸艺术家蒋红麟则通过创作实践展示了古老技艺的当代转化。

 

多元视角的碰撞融合

《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共生》议题由王小丁副教授主持,汇聚了媒体与资本的不同视角。《家居廊》全媒体总监李君指出"当代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审美化转型",苍原资本创始人霍中彦则提出"产业投资需要关注具有文化深度的创新项目"。

在《艺术语言与市场价值的转译》议题中,阿尔托大学前校长Helena Hyvönen与曼彻斯特时尚学院Patsy Perry展开了精彩对话。Helena强调"真正的价值转化需要建立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Patsy则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可持续理念对奢侈品市场的重塑作用。

最后的《个人价值与行业根性》议题在李新园副教授主持下,聚焦创作者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时尚博主文君、SARYHE品牌设计总监何佳妮分享了个体品牌建设的独特见解,拼格创意创始人刘志良则从科技角度探讨了数字技术对个性化表达的赋能。

学术总结与未来展望

在会议闭幕环节,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 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对为期两天的深度讨论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讨论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吴海燕指出,"时尚正在成为连接个体与时代的文化实践。我们见证了一个新型学术共同体的成熟,它既扎根文化深度,又面向产业未来。

她进一步强调,本次会议最大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关于“作者性”的立体认知框架,这个框架既包含文化传承的深度,也涵盖面向未来的创新视野,为时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届会议通过六大核心议题的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学术讨论的深度与广度,更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时尚研究生态系统。每个议题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浮粒空镜"的丰富内涵,共同织就了一幅关于时尚未来的全景图景。

(免责声明:本文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系品牌(主办)方或品牌(主办)公关方提供,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CLE云贸主题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