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晚间,如意集团(002193.SZ)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如意集团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意集团表示,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本次立案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造成重大影响。
业绩巨亏:三年亏损超21亿的沉重负担
2022年至2024年,如意集团营收分别为5.92亿、3.84亿、4.49亿,分别同比增长-14.12%、-35.21%、17.0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1亿、-6.25亿、-5.77亿。2025年上半年,如意集团依旧未走出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4亿,同比下滑32.25%;归母净利润为-9572.57万元,上年同期为-4669.52万元。如意集团的亏损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近三年亏损额急剧扩大至21亿元,表明经营状况正在加速恶化。
这种亏损规模在行业内相当罕见,尤其是对于一家曾经被看好的上市公司。持续的巨额亏损不仅消耗了公司自身的资本金,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包括银行信贷收紧、供应商账款账期缩短等,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监管风暴:从警示函到立案调查的升级
此次立案调查并非监管机构对如意集团的首次关注。早在2025年4月30日,山东证监局就曾对如意集团及其九名高管出具警示函。警示函指出了公司多项违规行为: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错误确认了1.04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但该收入并未符合确认条件;2025年1月25日的业绩预告与4月17日的修正公告中,净利润预告发生了重大变化。
尤为严重的是,监管机构发现如意集团与控股股东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邱亚夫等存在未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的关联交易。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则,可能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高管责任:九名责任人被点名处罚
此次监管行动涵盖了公司高层管理的多名关键人物。被处罚的人员包括董事长邱亚夫、总经理杜元姝、财务总监张元姝、财务总监徐娜、董事会秘书徐长瑞等九名人员。这种大规模的高管被处罚情况,在资本市场中并不常见,反映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如意集团第一次犯下同类错误,此前的2023年业绩预告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多次出现同类问题,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可能存在系统性缺陷,而非偶然的个别失误。
历史阴影:前次处罚的警示意义
如意集团的违规问题似乎有着不良的历史记录。此前,该公司和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等共12名相关责任人曾被处罚,合计罚款金额达1205万元,并有3人分别被采取3年、5年以及10年市场禁入措施。如此严厉的处罚在资本市场中较为罕见,尤其是10年市场禁入措施,相当于宣告相关责任人在较长时间内告别资本市场职业生涯。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前次的重罚并未能引起公司足够的重视和整改,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不禁让人质疑公司治理文化和合规意识是否真正得到改善。
控股股东困境:股权质押与失信阴霾
如意集团的问题不仅限于上市公司本身,其控股股东也陷入了严重困境。根据公开信息,如意科技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1.66%)均已被质押和司法冻结。更严重的是,如意科技及实际控制人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控股股东的困境往往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多重负面影响。一方面,股权质押和冻结可能影响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控股股东的失信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受限,业务合作伙伴信心下降,进而加剧经营困难。
立案影响:公司声称运营正常但前景难料
面对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如意集团公告表示,“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本次立案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这种"正常运营"的表态需要谨慎看待。从历史经验分析,一旦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往往伴随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可能引发的投资者索赔诉讼、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收紧、商业伙伴合作意愿下降等。对于已经连续巨额亏损的如意集团而言,这些潜在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经营困境。
合规启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警示录
如意集团案例为资本市场所有上市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合规启示。首先,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审慎性不容忽视。业绩预告的"变脸"行为,即前期预告与后期修正存在重大差异,不仅误导投资者决策,也损害市场信心。其次,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审议程序必须严格遵守法规要求。关联交易不披露或回避审议程序,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渠道,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
最后,营业外收入等特殊会计项目的确认必须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如意集团错误确认1.04亿元营业外收入的行为,表明公司可能在会计处理上存在随意性或不规范之处,这种财务内控缺陷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前景展望:多重挑战下的艰难转型
面对连续巨额亏损和监管调查的双重压力,如意集团的未来充满挑战。公司不仅需要应对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还可能面临投资者索赔诉讼;同时,经营层面的扭亏为盈任务艰巨,需要从根本上调整业务模式和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全部被质押和冻结,以及实际控制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公司资本运作和业务拓展的障碍。解决控股股东问题,恢复市场信心,将是公司管理层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对于如意集团而言,当务之急是积极配合监管调查,全面整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缺陷,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业绩,保护投资者利益。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和合规建设,才可能重获市场信任,逐步走出目前的困境。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如意集团案例也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持续强化。随着新证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成本将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必须将合规经营和诚信信息披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那些仍存侥幸心理的企业而言,如意集团的案例无疑是一记警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