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4CLE中国授权展

申洲国际运动类产品占七成营收,增长压力倚靠国内市场

2020年04月17日 10:37  来源:华衣网

  服装拥有一个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代工领域则属于服装行业中利润比较微薄的领域。市场曾一度认为代工行业壁垒不高,相关企业没有竞争优势,长期业绩稳定性和天花板较低,因此很难给予高估值。

  但申洲国际用十年百倍的市值增幅创造了一个资本神话,由从当初的小型服装代工厂稳步发展,成为我国服装出口龙头企业。

  在新华体育去年推出的2019上半年体育上市公司经营排行榜中,申洲国际以102.8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二,仅次于安踏体育。

  近日,申洲国际发布了2019年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亿余元,同比增长约8.2%。毛利约为68亿余元,同比增长4.0%。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50亿余元,同比增长12.2%,毛利率约为30.3%,同比下降1.3%。

  增速明显放缓

  运动类产品成营收支柱

  申洲国际于1990年在宁波市成立,在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经过数十年的行业深耕,公司已发展成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之一。

  发展初期,公司以劳动密集型为导向,代工为主要的业务类型,随后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在面料环节实现委托设计的突破,并逐步提高自动化生产规模。

  公司产品按照应用场景可细分为运动类产品、休闲类产品、内衣类产品和其他针织品,其中运动类产品销售份额逐年上升。据了解,申洲国际具体产品包括夹克、背心、短裤、长裤、上衣、T恤、裙装及内衣等。

  财报显示,2019年运动类产品的销售额约为163亿余元,增幅为约14.3%,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市场和美国市场的运动服装需求上升。

  休闲类产品的销售额上升约4.3%至53亿余元,主要系来自日本市场之休闲服装采购需求上升。内衣类产品的销售额减少约39.5%至8.03亿余元,主要系来自日本市场的内衣采购需求减少所致。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运动类产品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72%,增速明显快于休闲类产品和内衣类产品。运动类产品正成为申洲国际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比2018年,申洲国际2019年的收入及盈利增速明显放缓,8.2%的收入增速较去年的15.8%几乎腰斩,12.2%的盈利增速亦低于2018年的20.7%。

  虽然增速放缓,但考虑到宏观经济消费环境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申洲国际增长表现仍属乐观。

  国际大客户份额上升

  零售业务无奈“凋零”

  财报披露,2019年申洲国际从主要客户获得的收入总额上升。前三位分别达到67亿余元、50亿余元、45亿余元,占据公司整体收入的绝大比例,对比2018年前三客户的62亿余元、39亿余元、38亿余元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体现了申洲国际在鞋服代工企业中的竞争力。

  申洲国际官网介绍,目前公司在生产流程上可提供面料织造、染色、印绣花、裁剪与缝纫、包装和物流在内的多种服务。官网也介绍,这些生产工序大多都集中在同一工业区。

  与传统纺织服装代工企业不同,申洲国际已基本囊括了服装生产制造的中下游产业链。建立在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上,申洲国际也可以更好保障公司利润,控制产品质量。这或许正是国际品牌长期与申洲国际合作的原因所在。

  但在大客户订单增长的背后,是申洲国际零售业务的“凋零”。虽然经营零售业务已有多年,但申洲国际在零售一直未能取得理想发展。

  财报表示,为进一步将管理聚焦于服装制造业务,更好服务客户,截止2019年年底,申洲国际所有零售业务的直营门店已全部关闭。财报认为,尽管零售业务的清理对本年度的经营业绩带来较大短暂负面影响,但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制造业之长远竞争力。

  对申洲国际来说,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新华网查询,近五年来,申洲国际前五客户订单收入总额居高不下,均占到了公司整体收入的80%以上,营业收入结构并不平衡。大客户的订单一旦出现意外流失,公司整体收入将受到较大影响。

  在自主品牌打造上,拥有完整生产线的申洲国际也长期“缺位”。

  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受制于人的一种体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面对已有国际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培育道路艰辛,且势必会引起国际大客户的疑虑,这也是代工厂的普遍性苦衷。”

  疫情冲击海外订单

  增长压力倚靠国内市场

  从财报来看,申洲国际2019年的境内和境外收入均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国内收入为71亿余元,相比2018年的63亿余元涨幅较大,占据公司整体收入的31%以上。国内订单份额有所上升,但主体收入仍依赖海外。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蔓延,耐克、阿迪、优衣库等国际运动休闲品牌纷纷关闭海外线下门店。对于近年来与这些品牌深度捆绑的申洲国际来说,无疑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利好消息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申洲国际的国内产能已逐渐恢复。

  近年来,在部分代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转移产地至东南亚的情况下,申洲国际的产能布局分布较为合理,针对下游市场的成衣产能主体仍在国内。天风证券称,目前申洲国际国内的成衣产能占比预计在70%左右。

  应对疫情风险,在开拓市场方面,申洲国际对研发的重视和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将成为公司“护城河”。

  近年来,申洲国际对研发技术进行了持续投入,主要集中在面料技术和生产设备改造上。据了解,截至2018年,申洲国际共拥有308项专利,其中面料技术204项,生产设计改造104项。

  因为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申洲国际生产工序衔接时间短、交货快,能够有效压缩生产成本并满足订单需求。应对服装市场如今愈发快消化的需求,拥有核心壁垒的申洲国际拥有较高竞争力。

  受疫情影响,申洲国际股价一度从年初高点119港元,下跌至72港元,但就长期来看,市场对申洲国际前景依然看好。

  财报发布后,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给予申洲国际“增持”评级。截止4月15日下午4点,申洲国际股价摆脱低谷,报收91.15港元。

CLE云贸主题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