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是服装企业“丰收”的时候,但受疫情影响,拉夏贝尔、伊芙丽、太平鸟等多家服装品牌暂停营业...
叶超莹,是奥运礼服设计师之一,也常常自嘲为“番茄炒蛋之父”。
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盛装亮相
“跟以往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不同,今年这一款男装是红色向黄色过渡中的一种红色,隐隐约约在红色里能看到黄色。”叶超莹说,北京奥运会的红色是采自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红色,伦敦奥运会的红色则是采自国旗的红色。
此外,本次礼服衬衫选用了白色衬衫,在外套领底、男士领带、女士丝巾等等环节也融入了里约奥运会LOGO主题标识的绿色和蓝色。外套面料采用特殊针织结构,更为透气、有弹性。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选用了深蓝色的西装上衣,体现传统、平稳
1988年汉城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礼服开始强调中国元素,全身白色的同时,配上代表中国的红色领带和蝴蝶结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红白配延续,但女士们的红上衣成为主角
2000年悉尼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礼服采用的面料和工艺更加先进,采用蓝色系为主色调,红色只体现在领结上
2004年雅典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礼服以红色突出中国元素
2008年7月27日,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礼服发布会举行。时间比较紧张仓促,所以只能安排员工而非专业模特穿着礼服上场,尤其是头上还有一顶白色小帽子,显得整个视觉比例不协调。
“第二天我就被‘人肉’了。”叶超莹现在拿这一段曾经困扰过他的经历当段子讲,“甚至有人会半夜打电话给我说:‘叶老师,真的是你吗?怎么这么难看啊?’然后把电话发在网上。”
在叶超莹看来,服装要人性化,要穿着舒适,而且不能“符号化”。否则,这套服装是不成功的。
不过,当问及是否满意自己参与设计生产的“番茄炒蛋”时,叶超莹又坚定地点了点头,说:满意。
“以往的礼服色彩,都不会像北京奥运会礼服一样‘有记忆’。”
2008年北京奥运会
“番茄炒蛋”正式登场,黄色首次成为主角
叶超莹说,通常一套西服大约要12天到15天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运动员名单迟迟未能公布。于是,这也就意味着奥运礼服迟迟不能有动作。
叶超莹的工厂当时有十几个设计、300多个工人,经过层层定版后,要在短短十余天内赶制700多套礼服。
“服装是要跟周围环境相匹配的。为了跟开幕式环境搭配,我们团队在2007年底咨询了开幕式团队,最终在很多套方案里,确定这套红黄色是没问题的”。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男女运动员身穿红色系上装,黄色丝巾和领带让红黄配得以延续
此外,如何让运动员在开幕式时有“披着国旗入场”的感觉、如何让人高马大的女排跟娇小玲珑的体操女将在入场时裙子视觉上在一条线……一系列问题也都要考虑。
“当时我在办公室有行军床,基本就睡那里了。有一天晚上做噩梦,梦到北京奥运会开幕了,结果服装还没有做好!把我急得呀。醒了才知道:‘噢,还没开幕。’”
当初被“人肉”后,叶超莹第二天就去申请注册了“番茄炒蛋”商标,“给自己留个念想”。
叶超莹说:“设计是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出发点就是人性化。设计是没有办法做到所有人都喜欢的。”
“我经常说,要做负责任的‘负二代’,而不能做负资产的‘负二代’,”叶超莹说。他的秘诀,就是多学习。
叶超莹说,时代潮流还是要跟上的。
在线咨询